黄妙琼
(广东工商职业学院图书馆,广东 肇庆526020)
关键词:微信;高校图书馆;平台服务
摘要:文章主要针对高校图书馆微信平台服务发展现状展开了探讨,对开展服务的必要性和现状做了阐述,并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系列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能提供参考借鉴。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 1588(2016)01- 0044- 03
收稿日期:2015-12- 02
作者简介:黄妙琼(1981- ),广东工商职业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
1 微信平台服务开展的必要性
近年来,微信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短短几年就拥有了强大的用户群体,这就为高校开展个性化的推介服务打下了牢固的群众基础。而将微信公众平台应用到高校图书馆工作之中,不仅会丰富图书馆服务内容,促进图书馆的发展,还会深化图书馆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推动高校图书馆的发展。
此外,微信较其他信息传播工具而言,拥有自身不可复制的优点,如信息发送便捷高速、成本低廉、形式新颖以及生态链强大等。它在图书推介服务过程中发挥了重要功用,促使传统的图书推介模式发生了质的改变,实现了图书推介模式的创新。微信平台的普及在某种意义上表明了高校图书馆的图书推介服务将会出现新的变革。
因此,图书馆界应该对微信平台的到来做出正确的回应,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去迎接时代的挑战,有效地利用微信平台,完善读者服务,这样才可以保住读者群体,从而推动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由此可见,图书馆的个性化推介服务以强大的微信平台做支撑,是高校图书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 微信平台服务发展现状
信息传播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表现出多元化特征,而图书馆的推介模式要顺应社会发展潮流,丰富服务手段,在秉承传统优点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模式创新(见图1)。
传统图书推介模式较为僵化,只包括了教师推介、馆员推介或宣传栏推介等。而现代的图书推介模式比较灵活,推介手段更为丰富,包括如微博、飞信、QQ群、电子邮件的应用、论坛、电子公告板、网页的转贴、链接等。传统和现代两种荐书模式均具有自身的特色,相互结合后,可以使两者的优势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形成多元化的图书个性化推介模式。
微信作为图书个性化推介的重要支撑力量和高效、快捷的传播手段,在全国32所高校图书馆中均得到了有效应用。但图书个性化推介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很多图书馆并没有主动地去了解读者内心的阅读渴望,不清楚读者的阅读需求,也没有以微信为依托设立专门的咨询服务,因此其个性化推介难以顺利推进。由此可知,微信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并未成熟,具体的改善策略有待进一步探究。
3 微信平台服务存在的问题
3.1 推介的信息资源少且大众化
高校图书馆将推介信息发布在微信平台上,并有效地传达出去,这跟微博短消息类似,读者群体不固定,难以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读者群体存在个体差异,对阅读图书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因而对图书的追求也不一样。
只有当读者从高校图书馆接收的图书推介微信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时,才能提高读者对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形成特定的读者群,为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2 微信平台缺乏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没有真正了解读者阅读需求
目前,图书馆虽然引进了微信平台,但在信息传送上缺乏必要的读者交流,信息传送的单向性使读者真正的阅读需求无法被了解,图书馆无法直接听取读者意见,决策缺乏科学根据,这也跟其“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相悖。
3.3 缺乏现代信息技术做向导
大多数图书馆进行图书推介信息发布的时候,以简单的文字覆盖整个版面,最多辅以几张插图。这些设计没有有效融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如语音、视频等,难以给读者造成直面冲击,读者容易产生厌倦情绪,自然难以提高图书馆服务的质量。
3.4 图书资源未有效整合
高校图书馆设立了较多的部门,因而进行沟通交流时容易产生冲突与障碍。虽然很多高校已经加强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工作,但微信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未能实现跨平台应用,因此没有实现有效的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