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琴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图书馆,福建 漳州363000)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职业特色;服务能力;特色馆藏
摘要:高职院校图书馆应立足自身优势,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实现服务育人的目标,从而改变学校对图书馆的认识,不断提高社会对图书馆整体价值的评估。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9-0040-03
收稿日期:2016-07-31
作者简介:黄玉琴(1987—),漳州卫生职业学院图书馆馆员。
* 本文系2014年度福建省教育厅B类课题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智慧化高校图书馆物理空间及其功能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JBS14374。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高等职业教育在本质特征和办学规律上具有应用性、职业性、多样性等特色。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具有大学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前提下,还应具有职业教育功能和行为上的特殊性。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立足自身优势,遵循职业特色和行业规则;服从教育与教学规律,满足服务群体的需要;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彰显核心竞争力。
1基于职业教育的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再认识
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在教育类型、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这使得高职院校在其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上体现出“职业特色”。高职院校在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上有自己的特色,具有明确的院系建设、学科建设方向,这使得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信息服务、文献传递服务等工作中呈现出专业性、职业性、行业性、个性化等特点。
在资源服务层面,高职院校图书馆不仅仅要提供按学科分类建设的馆藏格局,更要参考借鉴同行经验,从政策法规研究与解读、教育教学资源、人才培养模式经验、企事业信息等方面组织馆藏体系。在信息服务方面,应在保障传统服务的基础上,根据职业教育特点,与实际结合,努力为考级考证、实践实训、技能大赛、职业规划、职业学习、定岗实习、就业指导、校企合作项目等提供专业化信息服务。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是否满足高职教育的需求,不仅影响其整体竞争力的提升,而且影响学校对图书馆的认识和评价,影响社会对图书馆整体价值的评估,最终影响整个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
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除提高传统意义的信息资源保障外,更应该进一步整合馆藏资源,挖掘空间环境、人力资源、技术服务,整合特色服务套餐,构建符合职业教育需求的特色服务体系,以进取开放的心态办馆,从而维持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2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服务体系内涵
图书馆特色意味着独特性和差异性,图书馆优势意味着竞争力和价值性,它包括图书馆的自身行业特色、核心人才规划特色、服务特色和文化特色,因而图书馆特色和优势的形成也就标志着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高职院校图书馆基于职业教育特性,整合包括各类文献信息、技术设备、服务团队、空间环境等在内的各种资源,遵循学科发展对文献信息的需求规律,打造具有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的职业特色服务体系。
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发展思路,漳州卫生职业学院图书馆以保障传统基础服务为前提,制定了“一个中心,三个体系”的特色服务体系(见图1)。即以“职业特色服务体系”为中心,紧紧围绕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资源、空间、人才”三个因素开展特色服务。
3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服务体系构建
3.1“专业化”特色资源体系
随着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与评估工作的开展,高职院校图书馆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虽然文献资源建设总量比不上“大而全”的本科院校图书馆,但高职院校图书馆已经逐步形成具有自身专业特色和行业特色的文献资源体系,并建立了一批独具行业特色的资源数据库。
3.1.1“科学化”馆藏格局。高职院校图书馆资源建设始终以专业建设为中心,把学校重点专业、新增专业作为切入点,加强与系、部的互动,建立长期稳定的资源共建互补机制;征求各学科带头人、重点专业教师的指导与建议,确保文献采购的新颖性、针对性和时效性;组织专业教师赴外地进行文献采访,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补充专业用书及新刊,确保专业类书籍的系统、全面入藏,建立具有高职院校职业特色的文献保障体系。在不断完善纸质藏书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图书馆还注重对电子图书等不同载体资源的收录与开发,形成了电子资源、纸质资源齐头并进、互补互用的“纸电合一”的馆藏格局,使馆藏资源更具专业特色,更有针对性、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