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文杰1,杨戈2,李春明1
(1.国家图书馆,北京100081;2.国广东方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北京100043)
关键词:互联网电视;数字图书馆;文化服务
摘要:文章阐释了基于互联网电视的数字图书馆体系结构,介绍了业务平台架构、播控平台架构和工作流程以及馆藏数字内容在互联网电视平台上的审核与发布过程,探讨了数字图书馆互联网电视服务模式,力图通过统一的技术平台,构建资源共建、服务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G25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 1588(2016)01- 0005- 04
收稿日期:2015-11 -12
作者简介:敦文杰(1982- ),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杨戈(1981- ),国广东方网络(北京)有限公司海外中心高级经理;李春明(1965- ),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
本文系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基于互联网电视平台的数字图书馆应用与示范”的研究成果之一。
1 基于互联网电视的数字图书馆服务概述
数字图书馆是图书馆在信息环境下发展的新形态,是将多种媒体形态的大量文献信息以规范的数字方式存储在计算机中,并将信息的存储、管理、检索、发布和产权保护等综合技术集成在一起,通过网络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的图书馆。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展数字图书馆建设以来,在网络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研发、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数字资源建设和数字图书馆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以国家数字图书馆为龙头,覆盖全国的区域性数字图书馆和行业性数字图书馆的服务体系正在形成。
电视服务是我国数字图书馆文化服务创新的重要方式。2008年以来,各地公共图书馆纷纷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数字电视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成为文化服务的新亮点。与传统数字电视相比,互联网电视采用OTT服务模式,能够基于开放的互联网并跨越运营商的基础网络开展服务。互联网电视广泛采用国际通用的UPnP规范和基于Web的远程用户界面设计技术,通过更为丰富的交互元素更好提升观感和使用体验并实现与家庭消费电子设备的互联互通,用户可以实现自有内容的统一管理与播放,有助于构建以互联网电视为中心的家庭文化娱乐体系。
在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基于互联网电视平台的数字图书馆应用与示范”的支持和推动下,国家图书馆与项目共建单位CIBN(中国国际广播电视网络台,China International Broadcasting Network)开展合作,共同打造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互联网电视数字图书馆。目前,国家图书馆已通过互联网电视向海内外超过400万户家庭提供服务,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笔者依据服务现状,对基于互联网电视的数字图书馆体系结构和服务模式做具体阐述。
2 体系结构
2.1 业务平台架构
国家数字图书馆互联网电视中央集成播控总平台负责全国性的内容管理、产品管理、EPG管理和运营数据统计。中央集成播控总平台可对接全国内容服务提供方,接收其提供的内容,还可以对接集控平台,分发内容、产品、EPG信息,并收集OTT业务的运营数据。内容集成播控总平台的系统层级图见图1。
如图1所示,国家图书馆设立集成播控总平台,各省设立集成播控分平台,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分级部署的原则实施,方案如下:①统一网络:实现全国内容统一管理、统一分发。②二级架构:各司其职,中央播控平台侧重运营监管,分平台侧重对接和能力服务。通过中央平台对全国OTT TV进行监管,全国直播、点播、栏目和增值业务等上线进行审批和控制,根据需要随时进行上线或者下线调整。各省分平台侧重BOSS对接及提供门户服务能力。③三条主线:内容主线为所有上线的影视节目都是在播控平台经过审核的;经营主线为用户的消费行为都是有记录,终端行为是可统计可分析的;管控主线为所有栏目、EPG、业务上线都需要在播控平台进行审批,所有节目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强制下线。
中央播控平台内部由节目服务平台、集成播控平台、传输服务网络、CDN接口和终端应用服务几个部分组成。主要结构与内容流转流程见图2。
①节目服务平台:主要由媒资管理、媒资制作、媒资管理系统与成片管理系统组成。②集成播控平台:主要由内容集成系统CIS、运营管理系统OMS、业务支撑系统BSS三大主要模块组成。另外,为了支持业务系统的运行,还包括内容发布媒体服务、CDN管理系统、EPG管理服务、终端管理TMS服务几个模块。③传输服务网络:该部分包括到CDN网络的接口、EPG分发服务系统和终端管理分布式系统几个模块组成。④第三方内容服务CDN:包括CDN分发网络和CDN预发布处理系统等。⑤终端应用服务:该部分为运行在机顶盒终端内的主要模块,包括业务APK、播放器、CDN模块、业务中间件等。